移动端高清适配方案
在移动端设置了边框为1px,为什么显示出来经常是模糊的呢?
这个涉及设备像素比的知识:https://www.zhangxinxu.com/wordpress/2012/08/window-devicepixelratio/
点击这个链接了解更多。
对于设计稿,我们一般采用iphone6的375×667,但是对于Retina屏幕是(如dpr = 2),物理像素是原来的四倍(750×1334)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
概念
物理像素(physical pixel)
一个物理像素是显示器(手机屏幕)上最小的物理显示单元,在操作系统的调度下,每一个设备像素都有自己的颜色值和亮度值。设备独立像素(density-independent pixel)
设备独立像素(也叫密度无关像素),可以认为是计算机坐标系统中得一个点,这个点代表一个可以由程序使用的虚拟像素(比如: css像素),然后由相关系统转换为物理像素。
所以说,物理像素和设备独立像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,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设备像素比。
- 设备像素比(device pixel ratio )
设备像素比(简称dpr)定义了物理像素和设备独立像素的对应关系,它的值可以按如下的公式的得到:
设备像素比 = 物理像素 / 设备独立像素 (单方向)
在javascript中,可以通过window.devicePixelRatio获取到当前设备的dpr。
通过下面的代码可以获取设备的逻辑像素:1
2let logicalHeight = screen.height;
let logicalWidth = screen.width;
那么很多人就会认为:物理像素 = 逻辑像素 * dpr
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,官方声称 iPhone6 plus 的 dpr = 3, 414px x 736px → 乘以 3 倍 dpr → 1242px x 2208px, 那么 iPhone6 plus 只有 1080px x 1920px,怎么去展示 1241px x 2208px 的分辨率呢?
原来 iPhone6 plus 对逻辑像素做了缩小处理,以适应物理像素,也就是
1241px x 2208px 除以 115% ,得到 1080px x 1920px。
so,在不同的屏幕上(普通屏幕 vs retina屏幕),css像素所呈现的大小(物理尺寸)是一致的,不同的是1个css像素所对应的物理像素个数是不一致的。
在普通屏幕下,1个css像素 对应 1个物理像素(1:1)。 在retina 屏幕下,1个css像素对应 4个物理像素(1:4)。
- 位图像素
一个位图像素是栅格图像(如:png, jpg, gif等)最小的数据单元。每一个位图像素都包含着一些自身的显示信息(如:显示位置,颜色值,透明度等)。
对于dpr=2的retina屏幕而言,1个位图像素对应于4个物理像素,由于单个位图像素不可以再进一步分割,所以只能就近取色,从而导致图片模糊(注意上述的几个颜色值)。
图片高清问题
比较好的方案就是两倍图片(@2x)。
200×300(css pixel)img标签,就需要提供400×600的图片。如此一来,位图像素点个数就是原来的4倍,在retina屏幕下,位图像素点个数就可以跟物理像素点个数形成 1 : 1的比例,图片自然就清晰了。
在普通屏幕下,200×300(css pixel)img标签,所对应的物理像素个数就是200×300个,而两倍图片的位图像素个数则是200×300x4,所以就出现一个物理像素点对应4个位图像素点,所以它的取色也只能通过一定的算法(显示结果就是一张只有原图像素总数四分之一,我们称这个过程叫做downsampling),肉眼看上去虽然图片不会模糊,但是会觉得图片缺少一些锐利度,或者是有点色差(但还是可以接受的)。
1 | width: 200px; |
border:1px问题
同样是1px的border,在高清屏下的线条粗。
设计师想要的retina下border: 1px;,其实就是1物理像素宽,对于css而言,可以认为是border: 0.5px;,这是retina下(dpr=2)下能显示的最小单位。
然而,无奈并不是所有手机浏览器都能识别border: 0.5px;ios7以下,android等其他系统里,0.5px会被当成为0px处理,那么如何实现这0.5px呢?
最简单的一个做法就是这样(元素scale):
1 | .scale{ |
我们照常写border-bottom: 1px solid #ddd;,然后通过transform: scaleY(.5)缩小0.5倍来达到0.5px的效果.但是这样hack实在是不够通用(如:圆角等),写起来也麻烦。
最推荐的是:对于iphone5(dpr=2),添加如下的meta标签,设置viewport(scale 0.5):
1 | 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640,initial-scale=0.5,maximum-scale=0.5, minimum-scale=0.5,user-scalable=no"> |
这样,页面中的所有的border: 1px都将缩小0.5,从而达到border: 0.5px;的效果。
多屏适配问题
针对不同手机屏幕尺寸和dpr动态的改变根节点html的font-size大小(基准值)。
rem = document.documentElement.clientWidth * dpr / 10
乘以dpr,是因为页面有可能为了实现1px border页面会缩放(scale) 1/dpr 倍(如果没有,dpr=1),。
除以10,是为了取整,方便计算(理论上可以是任何值)
so,html的font-size可能会:
iphone3gs: 320px / 10 = 32px
iphone4/5: 320px * 2 / 10 = 64px
iphone6: 375px * 2 / 10 = 75px
如果有一个区块,在psd文件中量出:宽高750×300px的div,那么如何转换成rem单位呢?
rem = px / 基准值;
// 例如: .px2rem(height, 80);
.px2rem(@name, @px){
@{name}: @px / 75 * 1rem;
}
所以,对于宽高750×300px的div,我们用less就这样写
.px2rem(width, 750);
.px2rem(height, 300);
1 | <html> |
微信小程序的rpx
微信小程序所定义的一套 WXSS (WeiXin Style Sheets) 中有一个有趣的长度单位 rpx,官方描述:
rpx(responsive pixel), 可以根据屏幕宽度进行自适应。规定屏幕宽为750rpx。如在 iPhone6 上,屏幕宽度为375px,共有750个物理像素,则750rpx = 375px = 750物理像素,1rpx = 0.5px = 1物理像素。
rpx与px的关系呢?
三款机器的逻辑像素:
iPhone5 : 320px x 568px
iPhone6 : 375px x 667px
iPhone6 plus : 414px x 736px
rpx 转换成 px 是需要乘以一个系数的(750 / 屏幕宽度):
px = rpx * n
其中系数 n,是跟着设备改变的:
iPhone5: n = 2.34
iPhone6: n = 2
iPhone6 plus: n = 1.81
所以 rpx 只是定义一个绝对值 750 宽度,然后简单的根据不同设备的逻辑像素来进行 rpx 到 px 的换算。
rpx 压根就不需要关心 DPR 和 PPI 的概念。